看见未来:聚焦学校教育变革,升维高质量办学体系|未来先生学社·校长研修营精彩回顾
“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,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。”
今年是“双减”实施的一周年,也是新课标颁布的第一年。当下对学校校长管理者提出更高的挑战:面对未来学校的复杂巨系统,我们如何更好地关注课程体系、管理体系、德育体系、评价体系、教师发展体系等要素之间的联系,从而达到系统性优化?这需要校长管理思维的支撑,更需要学校教育文化生态的支撑。
时值“双减”一周年, 7月29日,伊顿纪德《優教育》和未来先生学社联合主办的“看见未来:聚焦学校教育变革,升维高质量办学体系 ”校长研修营于苏州怡园如期举行。江苏教育报刊总社《江苏教育》杂志原主编、编审,未来先生学社社长张俊平,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锋杰,新学年教育总校长、新教育学校管理所执行所长邱华国,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,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徐瑛,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徐寅倩,携手近五十位校长等教育人,面向未来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围绕新课标视域下的学校变革行动方案,从系统设计、文化生态、学科综合、学生素养评价等向未来教育深处漫溯。
地平线在前方
——未来、未来人与未来的教育生活
张俊平 (江苏教育报刊总社《江苏教育》杂志原主编、编审,未来先生学社社长)
未来,是什么?未来,需要什么样的人?如何迎接未来的教育生活?
未来,是从此往后的一个时刻或阶段,未来有无限的可能。面向未来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呢?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用“四重境界”来分析和理解“人”,“自然的境界”、“功利的境界”、“道德的境界”和“天地的境界”。张俊平先生提出面向未来的“人”,要有健全的身心,善学的习惯,合作的意识,提取的能力,前瞻的视界以及智创的行动。
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”,作为校长、教师,我们如何迎接未来的教育生活?未来的教育,从学习样态、人际关系、课程设计、教学策略、反馈机制、评价标准等求“变”,但有些东西是“亘古不变”“以不变,应万变“的,如从教者高尚的人格,非凡的学养以及修炼的智慧。
当下和未来作为教师和校长的价值和使命在于:一是在学习者的前面作“导游”,一位好教师的伟大在于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情境学习,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;二是在学习者的左右作“从游”,作孩子学习的陪伴者;三是在学习者的后面作“促游”,时刻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动力。
“双减”最重要的也恰在于唤醒学生,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,唯有如此,学生才会真正达至身心的愉悦、负担的减轻。
文心与化育:教天地人事,育生命自觉
刘锋杰(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何为”文心“?刘勰将其视为“天地之心”,“实天地之心,心生而言立,言立而文明,自然之道也”。“文心”,能感受美的情趣,超越世俗。何为“化育”?“化育”就是指像天地那样的演化繁育,是指自然而然地生长,不是违背天地规律而“揠苖助长”。
文心化育,像天地演化繁育那样自然而然地滋润学生成长。这不是一件功利主义的事,教育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超越功利、视野开阔、富有探求精神、身心健全的人。可以说,“文心”是“生命自觉”的精神操练,不断探索着生命自觉的四个层面:自我意识、自我意志、自我目标、自我实现。天地人事间,生命自觉发生。
源自于工业时代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以及由此主导的教育体制——把活的系统当成机器,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拆解和还原的,可以用理性和逻辑去预测和控制。徐瑛校长提出,用系统思考激活办学活力,寻找学校系统的“动态平衡”。
运筹学理论家拉塞尔 •阿克夫说,管理者遇到的问题大都不是彼此孤立的,而是相互影响、动态变化的、尤其是在有一系列复杂系统构成的动态情境中,在这种情况下,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,而是应该善于管理混乱的局势。
结合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路径,从系统的构成三个要件,即要素(人、财、物、事)、连接(关系育人、做事规则等)以及功能或目标展开的实践经验思考,提出学校系统的 “动态平衡”, 一是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洞察力,看到底层逻辑,看清学校真实现状,击穿需要突破的困点;二是保持集团多样化生态的动态平衡,在统与分之间明确责权边界,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新样态;三是适时指导,经由做事让领导力复制的转化工作得以实现,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基因。
立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,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、学校的办学导向。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,给予全面客观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,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,更事关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。
苏州立达中学以“立己达人”为核心追求,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,经过多年探索,通过大数据积累与可视化图形分析,构建全面、客观、科学、规范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标准。
学校创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成长银行积分系统,探索量化评价。一是关注全面发展,健全综合评价,构建“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、综合”六大板块的36项评价指标,注重引导性;二是关注人人参与,强化过程评价,如学生成长档案,体现普遍性;三是关注个性特点,改进结果评价,体现差异性;四是关注发展进程,探索增值评价。